EN

“史海尋貝——美術史論家李松的治學與收藏”展舉辦

時間: 2018.5.10

舉辦視覺藝術家如油畫家、雕塑家的作品展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為理論家辦展就會顯得格外特別,其學術意義也會從展品本身的視覺效果擴散到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史海尋貝——美術史論家李松的治學與收藏”展覽于2018年5月9日上午10時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該展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畫院主辦。李松先生的著作、書法、繪畫臨摹、創(chuàng)作及收藏等悉數(shù)呈現(xiàn),這也是北京畫院首次為理論家辦一個綜合性的展覽。此展旨在全方位展示一位美術理論工作者的藝術成就及人生狀態(tài),并希望由此激勵后輩將老一輩學人的治學精神、人格修養(yǎng)及為中國美術事業(yè)的奉獻精神薪火相傳。

李松原名李松濤,1932年1月生于天津楊柳青。17歲參加南下工作團,在廣東軍事院校從事文印、攝影、美術工作。25歲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在美術史系、中國畫系學習,畢業(yè)后留校任助教、系秘書、學報《美術研究》編輯。44歲調入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任《美術》、《中國美術》兩刊物副主編、主編,美術雜志社社長。李松先生自言幾十年來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當編輯,二是教書。2008年,李松先生榮獲中國美協(xié)頒發(fā)的“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獎。

2018年5月9日上午十點,“史海尋貝——美術史論家李松的治學與收藏”展覽開幕式舉辦。到場嘉賓眾多,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北京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北京畫院藝委會主任王明明先生,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少軍先生,著名美術理論家邵大箴先生,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李軍先生,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美術》雜志社長、主編尚輝先生,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女士及李松先生分別致辭,其中,王少軍先生及李軍先生也代表了中央美術學院對李松先生的展覽表示了祝賀,北京畫院副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先生擔任本次開幕式主持。李松先生為北京畫院捐贈碑石磚瓦原拓和民間美術等總共100余件收藏,在開幕式最后,北京畫院黨委書記劉寶華先生作代表為李松先生頒發(fā)了收藏證書。

李松先生是中國建立美術史學科以來培養(yǎng)出來的第一代美術史論家,他主編與參與主編過《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卷》《中華文明史》《世界美術全集》《中國美術史》等國內大部頭的美術史著作,是我國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之一。

該展覽分“問學之路”、“左圖右史”、“習書說篆”、“藏古論今”四個單元,匯聚李松先生從上個世紀40年代至今的學術著作、文章、書法、繪畫臨摹與創(chuàng)作、收藏以及手稿、手拓、通信等共100余件,其中李松先生的重要著作《中國青銅器藝術研究》《中國美術史》《徐悲鴻年譜》的完整手稿,以及與王朝聞、華君武、吳作人、賀友直等學者、藝術家的通信,還有舊藏的碑石原拓等均為首度亮相。

“問學之路”部分呈現(xiàn)了李松先生青年時期的藝術嘗試,以及他在求學、做助教和教師期間對美術史的刻苦鉆研,他從小就喜歡接觸各種藝術形式,自稱是刻鋼板出身,其實也嘗試過國畫、油畫、漫畫、木刻、雕塑、書法、拓印、年畫、版畫、宣傳畫、設計、插圖,還特別喜讀文史,在詩刊上發(fā)表過詩文,對藝術和文學的癡迷,成為他一生事業(yè)的積淀。李松先生有大量著作問世,研究領域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夏商周美術,重點是青銅器藝術,衍生出他對金文篆書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二是中國雕塑史,三是中國畫研究。

他的美術史研究方法繼承了老一輩史學家注重文獻與實物對照的方法。尤其特別重視加強對圖像的記憶,他曾說,他的體會是“只有畫下來、記下來的東西才是自己的”。在對青銅器研究上,他直接師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的王遜先生,還將郭沫若先生的《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中的銘文全部摹寫了下來,并記下郭沫若的考釋。故宮、國家博物館陳列的重要銅器和在外地博物院見到的青銅器,他都認真畫過寫生。對龍門、敦煌等石窟的重要建筑、佛像、壁畫都做過極為細致描摹。畫和記就是他的研究過程,展覽中能見到他的考察筆記上畫有漂亮而準確的圖像,圖旁再配以文字,直觀而翔實地記錄下了當時的體會和問題。

對于中國畫的學習和研究,李松先生更為專業(yè),他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跟隨李可染、李苦禪、劉凌滄先生學習中國畫。本次展覽展出了李松先生的白描作品,這些作品既是他對中國畫研究的一部分,也是其藝術實踐的創(chuàng)作。

李松先生的治學態(tài)度嚴謹求實,十分注重實踐的基礎與感受,他無論研究什么,都要先盡可能地去親身嘗試,他研究齊白石、李可染的書法,就會去先臨寫齊白石和李可染的書法,得到親身感受后,再寫文章評論。為了研究青銅藝術,他一直習篆,臨摹過大量的金文、小篆。他自言在練字過程中,力求從中揣摩古人的構字、書字、鐫刻之時的心思所在, 力求保留下洋溢其中的蒼古氣息。所以李松先生常說“原創(chuàng)是古人”。 因此對本次展覽,他建議對書法的展示,不突出他的書法成就,而是用他的篆書串聯(lián)出古代篆書的脈絡,為觀者提供一些古文知識。

李松先生在小學期間曾跟一位老人學習拓印,那時就手拓過家鄉(xiāng)的石碑,他對碑拓中蘊藏的歷史和書寫的藝術而著迷,后來收藏了大量的碑石原拓及磚瓦拓片。令人感動的是,為了這些收藏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學術價值,澤惠他人,他主動捐給北京畫院100余件。本次展覽的最后一部分展出了他的部分收藏和他與知名學者、藝術家的論藝通信,從中可以看到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及其作為一位學人的學術擔當。

通過以上四個單元板塊,展覽全方位展現(xiàn)了一位美術理論工作者的學術成就和人生狀態(tài)。如李松先生自己所言,“希望通過這些展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期冀更多新一代的美術理論學者能夠在老一輩藝術家、理論工作者的引導下,在各自的問學之路上勤奮嚴謹、知行合一、砥礪前行。

據(jù)悉,該展覽展至5月20日。

編、現(xiàn)場圖/張譯之
作品圖片由主辦方提供